//【動腦】周培林:累積經驗 才能在對的時機有所突破

【動腦】周培林:累積經驗 才能在對的時機有所突破

2017年2月17日數位技術公司宇匯知識科技,在董事長周培林的帶領下,成為台灣唯一一家獲得Facebook官方認證的行銷夥伴。今年屆滿20週年的宇匯,董事長周培林秉持著怎樣的精神,帶領公司團隊,持續發展至今?

今年適逢20週年的宇匯知識科技,是台灣唯一獲得Facebook 與Google 官方雙重認證的數位技術公司,長期致力於數位廣告投放技術的研發,二十年如一日的堅持,是宇匯揚名國際的關鍵。

20週年獲選為Facebook 行銷夥伴,對宇匯來說,無疑是最棒的生日禮物。心思縝密、溫文儒雅的周培林,一手撐起宇匯到現在,他說:「想好才開始投入創業,容易錯失良機,我更喜歡邊走邊摸索,只要目標明確,過程中累積的經驗都是未來茁壯的養份。」

和他的對談互動中,可以清楚聽到他對數位廣告投放技術的思考,早在1997年草創時期,就已經相當前瞻;前瞻思考如何落地實踐?周培林認為「信任團隊」才能化天馬行空為真實,他給予夥伴極大的發揮空間,鼓勵每位同仁勇於創新、創造個人價值。

周培林回想一次公司面臨危機時,他跟員工們說:「沒錢了,你們可以去找工作了。」讓他訝異的是,員工們竟回說:「等公司關了再找也不遲。」好幾位員工陪著宇匯和周培林打拚至今,彼此的革命情感,早已超越單純的雇傭關係。

496 p112 s

市場、情緒未成熟 台灣新創發展受阻?
近兩年來,數位行銷領域廣泛討論的人工智慧(Artificial Intelligence, AI),宇匯知識科技早在2007 年,就已經開始研發人工智慧(Artificial Intelligence, AI);周培林認為,AI 的討論熱度延遲了十年,是因為當時的「市場發展」和「人的情緒」都尚未成熟。

什麼意思呢?他以「汽車」說明。身為數位技術研發公司,當成功開發出汽車引擎後,勢必會往輪胎、變速箱等部份努力,成功將一輛完整的汽車送上道路;而市場裡的人,看見會跑的汽車後,雖然認同汽車的代步功能與實用性,但多數人仍選擇再等上一陣子,等道路上出現500、1,000、5,000 輛車子後,才願意買輛車來開。

這樣的環境和態度,其實對台灣新創發展相當不利。周培林表示,「想創新的事」本身就是件危險的事,而台灣環境並不鼓勵大家太早投入,成為市場先驅者;反觀歐美國家,只要一個創新概念出現,即使風險相對較高,政府、社會、企業也願意投入一定比例的人才、資金,讓概念付諸執行。

身為台灣早期新創公司的經營者,周培林坦言「資金」是營運上的最大挑戰,即便如此,仍堅持著數位行銷技術的品質,「改變產業生態」是他心中的長遠目標,支持著他一路走來、沒輕言放棄。

前瞻視野 逐步開發數位行銷技術
◆ 個人化推薦「 餵食」數位廣告

回溯台灣20年前,市場仍以硬體為主要導向,1996年,華邦電子創辦人楊丁元對周培林說:「台灣應該回歸基礎研究」,這番話對他產生啟發作用,決定從「網際網路」開始著手。

一路跌跌撞撞、試了又試,從探索中不斷累積能量,讓周培林在1997年時,就悟出網際網路的真正意義,他認為,資料庫(data base)在網際網路中,只是輔助的角色,最終仍要達成的目的是「娛樂」(entertainment)。

他接著以「上網」(surf the Internet)來說明,既然是「逛」(surf),就不該讓用戶自己去「找」,而是讓系統分類後,提供用戶所需的資料,這才是雲端、數據、AI 的意義;周培林表示,從網路用戶的心理層面來看,他們期待的服務是「餵食」,而不是「覓食」,因為做決定很困難,每個人對錯誤決定所損失的機會成本,會特別掛心。

鑑此,宇匯開始投入自動分類、機器學習等技術的研發,周培林希望能讓「物找人」的想法,落實到數位廣告投放的生態圈內,2006 年推出廣告「個人化推薦」(retargeting)功能,讓品牌所投放的數位廣告,能透過系統分析,直接曝光於潛在消費者眼前。

◆工欲善其事 必先利其器
數位廣告在周培林眼裡,就像一篇文章,要讓文章找到願意讀它的人,才能讓文章有意義。所以,他特別能理解企業、品牌的立場,沒有人願意把錢花在看不見成效(performance)的地方,「這是市場普遍存有的理性。」

宇匯1997年成立之時,就希望能藉由軟體開發,提升客戶每筆預算的成效;周培林表示,因為企業看不見成效,所以不敢花錢,沒有挹注能量的結果,就是使產業發展漸趨薄弱的主因。

但這樣的堅持,讓宇匯辛苦了15年之久,直到2012 年才開始能自給自足、嶄露光芒。周培林說:「每個時期的煩惱不盡相同」,早期煩惱的是,如何將想法真正執行,資金和精神確實讓他傷透腦筋;直到落地執行階段,為了走在市場前面、符合客戶期待,需要時時刻刻觀察環境變化。

一分錢一分貨,周培林強調,企業、品牌客戶對「好工具」的思考必須扭轉,不該只看它的支出,而是應該預見它所發揮的「生產力」,他說:「光只看工具的支出成本,無形中的折扣,不僅對公司發展有負面影響外,也將可能導致產業緊縮。」

堅守每個點擊 數位廣告品質為上
周培林將宇匯發展,分為四階段:探索、掙扎、活存、發展。

新創時期,宇匯不斷探索技術的應用與研究,才能讓服務更吻合市場需求,接著則是尋求資金,開始開發技術,讓公司得以「活下來」;邁向20週年的此時,將繼續放大視野,走進國際市場,讓各國企業看見台灣的同時,也能把國際需求的能量,帶回台灣。

「當其他公司不斷以低價提供服務時,我們始終如一,堅持品質的重要性」周培林說,將手上現有的產品做到最好、做到極致,這就是宇匯獲得客戶肯定的關鍵。

對廣告投放技術公司而言,廣告真正的意義在於「做好」,而非「獲利」。十多年前,建立酷比廣告聯播網時,周培林已經意識到數位廣告的「點擊品質」,他說:「數據只會越來越透明,真的假不了,假的也真不了,」目前宇匯服務的電商客戶,數位行銷的成效已能被完整評估。

周培林認為,當一件事必須經由80個滿分的環結,才能產生讓人滿意的結果,即使拿了79個滿分,剩下的那個環節只有20分,整體還是只有20分。由此不難感受出宇匯整個團隊的處事態度,認真做好每一件小事,就有機會成功。

誠實為上策 才能走得遠、走得久
「誠實」是周培林成立宇匯的初衷,問到對年輕一代的建議,他還是用這兩個字來回應。他表示,工作固然重要,但年輕人需要的並不只是一份「薪水」,而是自我價值的展現,若要具體說明,那就是他們「不把工作只當工作」。

就周培林觀察,台灣年輕人比較沒有信心,也較找不到人生方向,既害怕又想得到更多,這種得失心往往阻礙著一個人前行;如何讓年輕人走得踏實?周培林認為,「尊重才華」才能讓他們獲得該有的成就感。

台灣越來越多年輕人走向新創這條路,同樣新創起家的周培林建議,新創的目的不是名利雙收,而應該找到市場的真正需求,貢獻一己之力、當仁不讓;面對投資者、客戶、社會時,「誠實」才是上策,否則只會傷害自己。

堅毅不拔、不屈不饒的特質,在周培林身上展現得淋漓盡致,相信自己更相信團隊的他,始終抱持著樂觀且謹慎的態度面對一切挑戰。

面對全球化的市場衝擊,對台灣市場越來越明顯,他卻說:「這場仗還沒打完,沒人知道誰輸誰贏,台灣雖有先天上的限制,但我們的硬底子,一定能有屬於我們自己存活的路。」

114 s

 

經營者快問快答

Q:通常幾點到辦公室?上班做的第一件事是?

A:大概9點左右,先看一下當天的代辦事項。我認為「記錄」很重要,特別喜愛鋼筆,在每場會議之後都會把重點記下來,雖然是笨功夫,但「勤勞工作、勤勞記錄」還挺有幫助的。

Q:平常的興趣?休閒活動?

A:閱讀和音樂。對於文史哲、藝術、心理等類型的書籍,特別感興趣;休閒時間,最愛拉胡琴,每個禮拜至少會拉二、三次,到現在也拉了40 年,我沒有拉得很好,不過胡琴也沒有放棄過我。

Q:你的管理風格與決策是?

A:鼓勵「做決定」的中庸管理。我希望我的部屬能做決定,這是段培養人的過程,必須走過錯的道路,才能找到對的方法,所以做重要決定時常會面臨掙扎、斟酌來斟酌去(struggle),更能培養部屬的個人核心能
力,捨易取難地呈現個人價值。怎樣才能聚焦?必須要先丟掉一些東西,才能知道自己要什麼,也學會調適不安全感、學會獨立思考;而我也會全力支持,結果若不如預期我會承擔,期待團隊夥伴能勇於做決定。至今,我仍學著如何「做決定」,甚至「讓部屬自己『做決定』的決定」也得有十足勇氣。

文章摘錄:動腦雜誌 2017年08月號第496期

2021-11-17T12:29:57+08:00