//COOKIELSS 時代來臨 宇匯市場觀察

COOKIELSS 時代來臨 宇匯市場觀察

近來,「淘汰第三方cookie追蹤」議題鬧得沸沸揚揚,各大數位科技網站也紛紛以聳動標題報導該議題,品牌廣告主(Buy-Side)、媒體流量端(Sell-Side)人心惶惶。這到底代表什麼意義呢?又會如何影響行銷人員的決策呢?

當第三方cookie都不能使用,目前市場有哪些主流解決方案?這些方案能到真的解決問題嗎?FLoC、FLEDGE、UID 2.0、CAPI是什麼?他們的出發點和原理又是什麼呢?

作為市面上少數同時整合Buy-Side (宇匯DSP) 及Sell-Side (酷比聯播網SSP) 身分的行銷科技公司,宇匯很早就投入研究Cookieless議題。此篇文章集結宇匯工程師研究、解析現今主流解決方案的成果,再轉換成行銷人員容易理解的語言,讓宇匯帶領大家一探「隱私趨勢」下的Cookieless議題全貌吧!

一、何時生效?

在開始之前,我們先來看看預計生效的時程表。

上軸部分為Cookieless事件里程。早在2019年,Google推出的《隱私沙盒》計畫中,就可看到淘汰第三方cookie的概念。在2020年1月時,Google宣布預計於兩年內 (也就是2022年年初) 生效,在解決方案還不明確的狀態下,2021上半年人心惶惶,不知道未來數據能否追蹤、廣告生態又會遭受什麼樣的衝擊。而在2021年6月底,事情又有了轉變,Google再次宣布將生效日延至2023年底。

時間軸下排,是在隱私議題浪潮下,其他科技大廠或政府的相關動作。最早為Safari推出ITP智慧反追蹤功能,隔年歐盟GDPR生效,2020年蘋果也宣布未來iOS14.5以上版本IDFA使用權將受到限制,並於隔年上線。

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–

何謂「隱私沙盒 (The Privacy Sandbox)」?
隱私沙盒 是有關Chrome用户隱私提案的集合名稱。

★隱私沙盒長遠期望:在支持廣告主於Chrome瀏覽器進行廣告投放的同時,還能满足日益增長的在線用户隱私需求。
★隱私定義:禁止過於細緻(個人化)的跨站追蹤

這個計畫於2019年8月就已有概念提出,當時普遍認為Google的“隱私沙盒”裡的方案過於概念化。然而,隨著時間的推移,Google不斷更新隱私沙盒的內容、細節、規則,並廣邀外界廣告廠商提案與倡議,共同研究捨棄第三方Cookie後,如何能維持精準廣告投遞與追蹤。

若有興趣追蹤隱私沙盒更新,可參考以下連結
https://www.chromium.org/Home/chromium-privacy/privacy-sandbox

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–

二、市場上的解決方案

目前市場討論度較高的幾個方案,包含UID2.0、FLoC、FLEDGE、CAPI和投放篩選(語意/選網站)

然而Cookie在數位的世界應用實在太廣,沒有一個方案可以完全百分百的替代Cookie。在現有的解決方案中,不同的方案各自滿足了市場一小部分的需求。透過以下大表,各位可根據客戶的行銷目標、資源屬性,找出自己適合對應、關注的方案。

圖說

☛涵蓋左下角(第三象限)的方案,偏向滿足BT的需要 (興趣鎖定、一群人的鎖定)
☛涵蓋右下角(第四象限)的方案,主要想成為RT的替代方案 (個人行為鎖定,如曾加入A商品進購物車)
☛UID2.0方案放於四大象限中間,它是目前最接近第三方Cookie的解法,但是難度也最高,需要整個數位生態圈支持。
☛左上方的投放篩選方案使用透明底呈現,此方案的出發點為捨棄行為追蹤,轉往原始的選網站投遞廣告。不同於其他方案透過調整資料的傳送單位、傳送方式,盡可能在隱私議題下達到成效追蹤。「語意定向」或「網站篩選」,其優劣勢與技術極限,大家已熟知,因此本系列文章不會特別介紹這個方向的相關論點。

因篇幅關係,此表提到的四個解決方案,將分開一一介紹,歡迎點選下篇文章:
Cookieless 方案一:Unified ID 2.0 (UID 2.0)

2022-03-01T10:54:45+08:00